中藥凝膠貼膏劑的研究進展及在產品開發中的應用
發布時間:
2021-02-04
經皮給藥系統(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TTS)是指經皮膚給藥而起到局部或全身治療作用的控釋制劑。TTS的突出優勢表現在可避免肝臟的首關效應及藥物在胃腸道的降解,減少對胃腸的刺激;可維持穩態的血藥濃度,避免口服給藥引起的血藥濃度峰谷現象,降低毒副作用;可發揮長效作用,延長給藥間隔,減少給藥次數,方便患者的使用[1-2]。
經皮給藥系統(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TTS)是指經皮膚給藥而起到局部或全身治療作用的控釋制劑。TTS的突出優勢表現在可避免肝臟的首關效應及藥物在胃腸道的降解,減少對胃腸的刺激;可維持穩態的血藥濃度,避免口服給藥引起的血藥濃度峰谷現象,降低毒副作用;可發揮長效作用,延長給藥間隔,減少給藥次數,方便患者的使用[1-2]。
中藥凝膠貼膏(原凝膠膏劑或巴布膏劑)系指中藥原料藥物與適宜的親水性基質混勻后涂布于背襯材料上制成的貼膏劑[3]。中藥凝膠貼膏作為TTS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具備TTS的優勢外,與傳統的黑膏劑、橡膠膏劑相比,采用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作為基質具有保濕性能好、與皮膚的相容性好、透氣且可反復貼敷等優勢,越來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視[4]。
在中醫藥理論的指導下,中藥凝膠貼膏在繼承了傳統中藥膏劑的基礎上,充分結合現代凝膠膏劑的制備工藝和質量要求,為中醫外治的理論研究和中藥資源的二次開發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從中藥凝膠貼膏的發展現狀、基質輔料、制備工藝、質量控制等方面進行綜述。
1 中藥凝膠貼膏劑的發展現狀
自20世紀80年代發展至今中藥凝膠貼劑得到快速發展,被《中國藥典》2000年版首次收錄并以巴布膏劑命名,做了相應的質量規定。《中國藥典》2010年版將巴布膏劑改名為凝膠膏劑,并對凝膠膏劑的生產和貯藏條件做了相關規定,且規定了相應的檢查指標,如應對凝膠膏劑進行含膏量、賦型性、黏附性、微生物限度的檢查,為凝膠膏劑的質量控制提供了法定依據。《中國藥典》2015年版將其重新定義為凝膠貼膏,歸為貼膏劑項下。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公布的目前已上市中藥品種有9個,包括消炎鎮痛巴布膏、祛風骨痛巴布膏、復方紫荊消傷巴布膏、骨友靈巴布膏、蟾酥鎮痛凝膠膏、蟾烏凝膠膏、關節鎮痛巴布膏、戟生止痛膏、少林風濕跌打凝膠膏,臨床中主要外用于軟組織損傷、風濕痹痛、關節炎等病癥。關于中藥凝膠膏劑的專利申請和新藥研究不斷增加,涉及到心血管、皮膚、呼吸、循環等多個系統疾病的藥物,通過查閱中國知網近5年的關于中藥凝膠膏劑的研究文獻并進行總結,部分研究實例見表1。中藥凝膠貼膏劑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諸多問題:首先中藥成分復雜且多以復方為主,用藥量大,膏體載藥量受到限制;基質配比不合理,產品質量不穩定,易出現脫膏、漏膏等現象,與皮膚的追隨性差;質量評價體系不完善,質量評價的技術水平低,缺乏統一規范的質量標準;生產設備和技術相對落后,極大限制了中藥凝膠貼膏劑的產業化、規模化發展[5-7]。
2 中藥凝膠貼劑的基質組成
中藥凝膠貼劑由背襯層、膏體層和保護層組成,其中膏體層是凝膠貼劑的關鍵,是藥物的儲庫,決定著凝膠貼劑質量的優劣。膏體層的基質可分為非交聯型和交聯型基質,交聯型基質已成為研究的重點[24]。交聯型基質組成復雜,基質的處方設計對膏體整體的黏附性、流動性、透皮吸收、保濕性等性能起著關鍵作用。
2.1 交聯骨架
基質中的骨架材料一方面產生黏性,使膏體可以貼敷于皮膚表面,另一方面支撐膏體內部分子形成網狀立體結構,使膏體產生足夠的內聚力和彈性及一定的強度。常用的親水性凝膠骨架包括合成及半合成和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合成及半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包括:聚丙烯酸鈉、聚維酮、聚乙烯醇、卡波姆、羧甲基纖維素鈉、甲基纖維素等;常用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包括明膠、阿拉伯膠、西黃芪膠、白及膠、海藻酸鹽、瓊脂等[5,25]。
聚丙烯酸鈉、卡波姆、明膠等高分子聚合物在基質的制備過程中,通過加入交聯劑及交聯調節劑,高價金屬離子與交聯骨架螯合,產生交聯固化反應,交聯調節劑則可以調節交聯固化的反應時間和程度,高分子聚合物的線型分子鏈彼此鍵合,形成交聯網狀結構。常用的交聯劑主要是一些高價的金屬離子,以鋁鹽較為常用,包括有甘氨酸鋁、甘羥鋁、氯化鋁、氫氧化鋁等;常用的交聯調節劑包括檸檬酸、酒石酸、乳酸、蘋果酸、乙二胺四乙酸(EDTA)等[26]。
2.2 填充劑
填充劑一方面對膏體的成型起著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對膏體的黏附性及內聚力產生影響,可改善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因吸水膨脹而產生的過黏現象。常用的填充劑有高嶺土、微粉硅膠、皂土、白陶土、二氧化鈦、碳酸鈣、氧化鋅及二氧化鈦、藥物細粉等[27-28]。
2.3 保濕劑
親水凝膠型骨架的含水量較大,保濕劑的加入可延緩基質的失水,促進皮膚的水合作用,同時保濕劑對基質的賦型性、黏附性以及藥物的釋放產生影響。常用的保濕劑有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山梨醇等,2種保濕劑復合體系的保濕效果更佳[28-29]。
2.4 促透劑
由于皮膚角質層的屏障限速作用,導致多數藥物透皮速率慢、透過量低。加入適量的透皮吸收促進劑,通過可逆性改變皮膚結構并降低藥物經過皮膚時所受阻力,使藥物達到局部治療或全身吸收的
相關信息
產品分類
版權所有 ? 北京信義惠達機電設備有限公司